中国古代的“廉租房”
发布时间:2011-08-28

文   史

□李志刚

提起古代平头百姓的住房,多数人会如此联想:有能力你就盖房,没有能力,就算挖窑洞,钻地穴,搭草棚,和政府没关系!皇帝老儿军国大事、三宫六院都操心不过来,怎么会操心穷人的住房呢?

其实,如此想象不无道理,起码秦汉魏晋南北朝,要论政府去解决穷人住房问题,史料确实难找,但自唐代以来,还真有些为“穷人住房问题”动真格的!

《西厢记》写的是唐朝的故事,主人公张生和崔莺莺,花很少的钱租住山西永济县普救寺,莺莺住西厢,张生住东厢。这个故事就说明:唐朝不仅有针对穷人的廉租屋,而且在廉租屋里,还孕育出伟大的爱情!《西厢记》的故事与史料记载一致。唐朝的“廉租房”,主要由寺观经营,土地由政府划拨,建房资金由民众捐献,房产维护可以从香火钱里冲销,僧尼道士理论上讲不以盈利为目的,再加上信仰需要,正适合执掌这项半慈善业务。大都市的庙宇常有上千间客房,供去应试的学生、出门的商旅和遭了天灾的百姓临时居住。杜甫那句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的绝唱,也确实道出了当时的“住房难”。

唐朝是较早为穷人盖“廉租房”的,但要说政府高度重视“廉租房”并卓有成效,当属宋朝。

北宋初年,宋高祖就强令各地建“福田院”,每家福田院都有几百间住房,凡是逃荒入京的流民、赤贫破家的市民、无人奉养的老人,都有资格在里面免费居住,而且提供免费伙食、医疗。

南宋初年,大量流亡人口涌进杭州,杭州城竟一度居住100万人口,人口密度已接近上海浦东。因人多房少租金高,除了大规模公房出租外,南宋还出台了专门针对穷人的住房救济体制:一是遇到灾年,对租公房的市民减免房租;二是政府出资建房,免费安置流民和赤贫民众,而且各类住房功能十分明确,建“安济坊”是为了慈善医疗,建“漏泽园”是安葬无人认领的尸体,建“居养院”则是免费供赤贫穷人居住。三是修建比公房条件要差的简易房,但是租金更低,堪称“廉租房”。

元朝建国开始,就给半数京官和所有地方官分了房,可分不到房的百姓怎么办?政府算有点良心,给了一项政策:盖房不用买地,政府为无房户批地自己建,建好后每月交租金,时称“地基钱”。

中国2000年的王朝,真心为穷人着想的,当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。朱元璋当过乞丐,深知穷人无立锥之地的窘迫,因此他一当上皇帝,就把穷人的住房问题提上了日程。《明太祖实录》九十二卷记载:洪武七年农历八月,朱元璋给南京的官员下了一道圣旨:“京畿民庶之众,鳏寡孤独废疾无依者,多旧养济院,隘不足容,命于龙江择闲旷之地构260间以处之。从之。”朱元璋让南京的官员找一块闲置土地,盖了260间瓦房,供没有住房的南京人居住。圣旨颁布后,南京的官员很快执行了。一个月后,朱元璋又给上海(当时叫华亭县)的官员下了一道圣旨,让他们对宋朝留下来的居养院进行翻修,修好后让没有住房的上海人居住。上海的地方官也很快地执行了。

试点成功,朱元璋龙颜大悦,认为可以在全国复制“南京模式”了。当年年底,他又给中央的官员下了一道旨意:全国范围内,没饭吃的,国家给饭食;没房子住的,国家给房子。朱元璋的想法固然很好,但明王朝刚建立,财力并不充足。于是,官员找朱元璋解释,朱元璋一听生气了:你们在我手下当官,就得体会我的心情,我可不想让我的百姓没饭吃、没房住,哪怕是一个百姓也不行!

朱元璋或许是历史上第一个逼着官员,在全国范围内给穷人盖房的皇帝,当然也是唯一的。然而,理想毕竟是理想。朱元璋死后,各城市房价还是扶摇直上,他的“居者有其屋”的梦想也随之破灭。 

清朝从进北京到灭亡,的确建了大量的“经济适用房”,但遗憾的是,建房却只针对“八旗子弟”这样的特权阶层。旗人刚进北京那会,几十万赤条条外来人口到了新城市,首先得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,可到了后来,又因为旗人一向养尊处优,生育率超高,繁殖力超强,建房速度无法满足旗人的需要,恐怕到清朝溥仪宣布退位时,清政府也无暇去考虑全国穷人的住房问题。

公司名称:六安市金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
公司地址: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皖西大道红叶大厦802A
联系电话:0564-3214800 手机:13956148092 邮箱:120907442@qq.com QQ:120907442 / 1099497647
手机访问